意气风发,书写韶华|杭州世外中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之板书设计大赛评选结果公布!

教学板书是教师对教材科学研究的结果,又是教师审美旨趣、艺术个性的体现。作为教学技能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能够将编者的思路和教者的教学思想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为使教学板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杭州世外中学于近期进行了“青年教师板书设计大赛”,希望通过这一活动,使全体青年教师在教学技能上有所提高。具体评选结果如下:



一等奖

丁小璇


《卜算子·咏梅》出自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本词的学习分为品梅、悟梅和比梅三个主要环节。


一、品梅

品的是梅的形象和生长环境。上阙写了梅花在断桥边开放,在风雨中生长,暮色将近,无依无靠。下阙写了梅花不与百花争春光,任凭百花排斥与嫉妒,仍然散发出浓浓的香气。


二、悟梅

悟的是梅花的特点,本诗中的梅花是孤独的、悲观的、无人问津的,同时也是孤芳自赏的。本诗中的梅花寂寞愁苦。引导学生由梅花之愁联想到陆游之感,思考哪些品质是梅花的品质,结合陆游的个人经历,探究陆游的品质是如何和梅花的品质互通的。当时陆游被投降派打击,但他坚持正义、不畏权贵、坚贞爱国。学生可以悟到陆游的品质,陆游托物言志、以花自喻。

三、比梅

比的是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两首词都用的卜算子这个词牌,都写了梅花,但表达的意思不同。两首词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都以梅花自比、赞颂了梅花高洁的品格。但陆游笔下的梅花寂寞凄凉、饱受摧残,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傲寒俊俏、积极乐观。通过对比引导学生领悟到不同的人生经历造就不同的赏梅心境。



一等奖

杨佩琪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徒手绘画的艺术特点;让学生尝试用徒手绘画的形式记录和表现生活,提高观察能力;通过徒手绘画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对徒手绘画的兴趣,提高美术素养。重难点是让学生学会徒手绘画的表现方法,用徒手绘画的形式记录和表现生活。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需两课时完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可分为三个部分:徒手绘画的基本知识、徒手绘画的基本技能、徒手绘画的基本应用。从介绍徒手绘画的基本知识到绘制的方法,从线的表现到形的概括,再到观察和表现的多视角描绘提升,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初步深入,构成了一个独立而又完整,同时又承前启后的单元。


我的板书设计由两个部分组成,左边的版面将“手绘学习笔记”做为课题以装饰字体的形式展示在最左侧的标题框中,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手绘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运用进行了知识点的概括与总结,简洁明了,便于熟悉与记忆。右边的版面以学习笔记“姿态各异的白鹭”为主题,采用手绘的形式直观的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呼应主题,便于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学习兴趣。



二等奖

潘昱颖


教学目标:

1.鉴赏全词中白描、拟人等表现手法;

2.通过分析句子中副词和动词的选择,感受情感的渲染和铺垫;

3.掌握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并能联系所学文本和新文本进行分析。

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探究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分析词作中蕴含的作者情志;

2.掌握对于托物言志的概念性理解,并能迁移到其他情境之中。

教学脉络:

知意思——知形象——知情志——知手法——知意象

 

在通过图片欣赏、古诗回忆、特点总结这一导入之后,文本的学习便从老师的事实性问题(例如“这株梅花开在哪?”、“这株梅花在什么时候开放了?”、“无主的梅”是什么样的处境?、“梅花为什么不选择在春天开放?”、“梅花还经历了什么?”等)的提问开始了。这些事实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词篇中意象及其营造的意境,疏通文意。


随后通过对文章中分副词“已”、“更”、“苦”、“只”和动词“一任”、“妒”、“碾”等词的解读,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梅花生长的恶劣境况,品味梅花的孤芳高洁的形象。

咏物诗的教学重难点在于对于“物”的形象的分析和对“物”、“志”契合的探究及概括,因此在教学时切记要让学生从文本阅读中获得对“志”最原始、最直接的感受,所以一般开篇不介绍作者背景,反而放在文本赏析和情志初探之后。

在学生掌握梅花形象的分析之后,我会先让学生从“为什么作者要写这株梅花?”开始思考,以意逆志,去追寻词人的创作初衷,随后用一个小视频向学生介绍陆游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人经历。学生在此刻再重读词篇的话,一定有了更多的解读和体会,那么自然能轻松地理解“托物言志”这一手法了。

在拓展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同样运用了“托物言志”这一手法的文本,比如《石灰吟》、《竹石》、《爱莲说》等。随后可以将此词与其他咏梅之作诸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林和靖的《山园小梅》等进行对比阅读,一来可以让学生对梅花这一意象的解读更为全面,二来能加深学生对于“托物言志”这一手法的概念性理解:由于经历遭际、性格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的不同,不同作者对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解读。



二等奖

赵叶滢


本课板书内容为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物质的溶解第一课时。本课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溶解性的定义、影响溶解性的因素、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以及不同的溶解程度对应的溶液状态。

由于本课是溶解第一课时,涉及的新概念较多,为帮助学生理清概念间的关系,所以板书采用了思维导图的形式,发散出四个板块。随着课堂学习推进,思维导图会逐渐完整,相关知识之间会用箭头进行关联,如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换、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的关系等。另外,较容易混淆的知识和重点知识使用了彩色粉笔标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二等奖

赵旭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徒手绘画的艺术特点,尝试用徒手绘画的形式记录和表现生活,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表达中增强美术学习的信心与乐趣,获得美术创作的体验感,提高观察表现能力。本板书设计首先表现了徒手绘画的艺术特点,有利于学生在了解徒手绘画的概念和功能的基础上,认识徒手绘画在生活中的各种作用;其次板书设计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表现了徒手绘画的基本方法:线、形、多角度,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的作业设计让手绘学习笔记这一绘画形式更好的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三等奖

韦晨鹏


本课定位“造型·表现”领域,其教学目标是学习用徒手绘画的形式来记录和表现生活中的点滴。在板书形式的表现上,课题借助传统书法的艺术形式“以绘代写”凸显本课目标当中的“绘画性“以及美术学科的”艺术性“;在解释徒手画概念部分,我将枯燥抽象的文字化为生动形象的”简笔画“并结合思维导图来解释了徒手画的概念。在板书的内容上,我设计了学生上台手绘上学路线的环节,接着在本课教学重点部分,我提炼出一些重点并配以图例;在作业环节,我示范了小树苗的明暗画法以达到”学练结合“的效果。



三等奖

Gisell


KUSAMA YAYOI

This is a Visual Arts class, as you can see all the board has drawings related to the artist technique, “dots. In this class, we will have two activities that will be explained later.

The information on the board is very brief because I have other teaching materials.

Step number one: new words for the students (they should write them in their notebooks). Coming up next you can see the name of the artist “KUSAMA YAYOI” there is a small phrase on the tentacles that the artist said “the earth is only one of a million dots” something to think over and talk about.

Step number two is very brief information about the artist because they are going to watch a short film about the artist.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topic, here we see the number three which is Complementary colors with a short explanation on the right side, as well we are going to review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colors.

Under the wheel says: Draw a wheel color in your notebook (This is the first activity)

Finally, we see the numbers four and five that say Listen the instructions and let’s do it; Bellow is the image of a flower full of dots with the text “Sculpture time” (the second activity for the class is to make a paper sculpture using her technique).

End of the class



三等奖

胡彤


教材解读与教学目标:

一节课的重点离不开其所在单元的目标,以及内容本身在单元里的位。这单元language goal是用过去进行时态来描述一个event,而在单元的前面部分已经完成了基本句型的操练,以及一篇短阅读,然后在这篇阅读之后的内容,是让学生去以写作形式来描述event的输出过程。所以这一篇阅读,承上启下,主要以几个关键的历史性event的呈现,来教学生用过去进行时态来描述一个event,起到以读促写的作用。

板书构思:

1. 头部:写了语言重点+模板句型,以及文章标题。

2. 中部:分为两部分,左边是important events,内容包括了event的时间/地点/人物/细节,右边是what you were doing,内容包括地点和大量动词表达。在选择板书词汇中,以精炼概括为宗旨,摘取文章中重要的词汇表达,并尽量不写全,让学生在复述时自主思考。词汇的需要注意的部分用红线划出。左右两边之间,留出了空间,用when来衔接,并画出双向箭头,便于学生用过去进行时态复述造句。并且由于2c-2e都是after reading的细节考察,所以这部分所涉及到的文章细节,在板书中都埋下了伏笔。

3. 尾部:进行总结和升华,宏大的历史和渺小的个人生活是分不开的,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情感生活,并举出疫情和奥运会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输出表达。



三等奖

万郁涵


本节课是一节阅读课,教学内容围绕两个事件展开,文章结构比较清晰明了。重难点放在掌握学习过去进行时的用法,谈论过去的事情或者讲述过去的故事。以第一个事件为例子,提供了描述事件的思维导图,包括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等,还补充了对事件的感受,这样也是为之后学生口语表达活动做铺垫。板书中也运用了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记,红色为语法重点,蓝色是形容词。第二个事件相比第一个事件较为简略,就只写上了关键词,希望学生通过第一轮精讲的学习之后,可以独立讲述第二个事件。



三等奖

孔志豪


1. 整个文章围绕两个events(即Dr. Martin Luther King遇刺事件与美国世贸大厦恐袭事件)展开,每个event都有对应的what, when, 与记忆人的感受及他/她当时正在做的事(本节重点句型:was/were doing when…在板书中重点标出);

2. 板书以飞机的模型创设,共有两个意图:

①飞机具有载人运物的功能,它是将人们运往两个旧事件节点的载体;

②同时,9·11事件是因飞机撞向世贸大厦而引发的悲剧,飞机也是9·11事件的象征。以飞机作为板书的支架,更能形象地告知学生事件的来龙去脉。



在本次比赛中,我校青年教师们积极参与,各显神通,在板书设计中构思巧妙、书写规范、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一幅幅灵动的板书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了课堂知识,也凸显出了该门学科的魅力。通过此次大赛,青年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板书的重要性,也将以此为契机,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夯实基本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返回列表

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

校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半山区域牧歌路66号

邮编:310000

电话:0571-87382801

邮箱:hzwfls@wfl.sh.edu.cn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杭州世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