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成长——知识、品格与智慧


我祈望看到更多的青年人换一个思路生活,变得自信而不是猥琐,勤学而不是懒惰,博爱而不是狭隘,自持而不是放纵。
——熊培云
胡适先生在《希望》中写道:“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今日,我想把这一句小诗送给世外山水讲坛第7期的主讲嘉宾——702班倪悦吟同学的爸爸,倪旭东先生,感谢您对世外的支持,更感谢您为世外孩子们带来了烂漫,带来了纯朴,带来了万物生长的阳光,在这自由的阳光下引领着孩子们在哲学的层面上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成功的定义。
 

倪旭东,美国堪萨斯大学访问学者,浙江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博士,哲学硕士,计算机学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压力管理、幸福学、团队管理、亲子教育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浙江省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在《心理学报》、《科研管理》等国家权威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并担任《心理学报》和《心理科学进展》杂志的评审专家。

有知识而没有智慧;有技能而没有思想;有学位而没有方向。在讲述了“白昼提灯”的故事之后,倪教授谈到了当代中国学生的迷失,而这种迷失不仅体现在因各种复杂因素导致的疲于应试的中小学教育,也体现在现在的大学教育,不明白自己的方向,没有找到自己的使命,没有自己的思想,这是现在很多学生都存在的问题,这更是现在中国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人的成长应当是全面的,“知识,品格,智慧”缺一不可,为此,倪教授通过一个“成长金字塔”向孩子们阐释了何为健全的人,全人成长体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那么,何谓“知识”?何谓“品格”?何谓“智慧”?
倪教授认为:知识即建立创造批判思维模式。品格即建立原则驱动的思维模式。智慧即建立意义追寻的思维模式。
建立批判思维模式意味着我们的学习不能仅仅是记下陈述性知识(当然,这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的思考不能仅仅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更应当学会去使用知识,去多角度地有批判性地看待知识。我们不仅要吃到面包,更要吃好面包。

建立原则驱动的思维模式意味着我们需要有判断力,更需要有原则地看待世界,坚持自我,而不因别人而改变自我。对别人微笑,如果他人也对你微笑;对别人微笑,尽管他人不对你微笑。爱一个人,只是因为你爱他(她),岁月会老去,美貌会逝去,新鲜感会淡去,但是爱,就在那里。

建立意义追寻的思维模式需要我们去思考“我是谁?”“我的人生方向和意义在哪里?”“这一生到底想做什么样的人?”人不仅有相对价值,更有独立价值,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和他人比较,而是在于在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上走出自己的价值,“我”在与别人比较之前,首先是“我”。

一节课的时间,倪教授用富有感染力的讲述、具体的事例、感人的视频和哲理的思辨等方式带领着孩子们共同思考人生的意义。而孩子们哲学的大脑似乎也被倪教授带着转动起来了,就是平时调皮的孩子也乖乖地坐在位置上认真地听着倪教授温柔又富有磁性的声音,看着倪教授温暖的微笑。
 

 

乔布斯说:“你须寻得所爱。”茨维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写道:“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是的,孩子们,你们须寻得所爱,并坚持走下去,一份让你有幸福感的工作必然是你喜爱的工作,也必然是你要为之奋斗的事业。
熊培云先生说:“没有众人遵守的秩序,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孩子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不是自由,不想做什么还要去做什么,那才是真正的自由。当然,自由也在于宽容,请记得倪教授讲的曼德拉的故事,有时候,宽容比自由更重要,“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倪教授为世外的孩子们带来了一棵树,它的根深扎在土地里,“往下扎根,向上就能生长优秀的品格。”倪教授如是说道。我想这也有可能是棵苹果树,倪教授把它种植在了世外,世外的孩子们将用聪慧、专注、勤奋、和睦、善良……去浇灌它,而有一天,这颗苹果树将会掉下一个小苹果,砸在某个在树下冥想的孩子头上……

最后,再次感谢倪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这么精彩又富有意义的讲座,也感谢您为世外培养了倪悦吟这么优秀又爱笑的孩子。我想,是您的笑唤起了您孩子的笑,是您的阳光带来了孩子的阳光。生活应该是美好的,教育应该是温暖的,世外在倪教授身上感受到了这点,世外也想将这点与正在看此文的所有的你们共勉!谢谢!


返回列表

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

校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半山区域牧歌路66号

邮编:310000

电话:0571-87382801

邮箱:hzwfls@wfl.sh.edu.cn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杭州世外中学